
人們對海鷗表的關注源自一場資本風波。近日上海家化董事長葛文耀對海鷗表的投資意向讓"海鷗"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對海鷗投資計劃的堅持,甚至引發葛文耀與股東平安集團之間的沖突。上周,葛文耀分五筆在二級市場上拋售6萬股上海家化套現,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準備個人投資海鷗表。那么,海鷗表作為國產奢侈品的潛力股,它的市場情況如何?目前,可以稱得上是奢侈品的海鷗表,價格能達到30萬元左右,最貴的一款價格168萬元。但這款168萬元的表三年內共賣出兩塊。長期關注奢侈品的消費者薛女士說,腕表的確是國人消費最多的奢侈品之一,但大部分人只買瑞士名表。
薛女士:有分不同的年齡段,但是大多數還是國外的一些知名的品牌,萬寶龍啊,浪琴啊,我覺得還是對于國產奢侈品的一種信任感不夠吧,或者是因為國產奢侈品從某一方面抄襲感比較強一些。
海鷗的奢侈品手表,消費人群僅限專業的手表藏家和玩家。2012年我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場,然而國人高額的奢侈品消費幾乎全部貢獻給了海外品牌,本來就不多的國產奢侈品卻很少有人問津。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,海鷗表的有形價值構成的確非常高,但海鷗表的品牌價值卻無法與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價值相媲美。
趙萍:在它168萬的價值構成中,無形價值占比很低,所以我們認為海鷗在形似上,如高價值、高品質上與奢侈品距離很近,但在神似方面,卻相差很遠,因為第一它不是為高層次的人、精英階層服務的。第二,不是占有高比率,也就是無形價值與有形價值之間的比率并不是非常大。所以在購買海鷗產品的時候,人們獲得的更多是物質滿足,而不是心理滿足。
海鷗表曾在2002年自主研發出"陀飛輪技術",此前這項用于高端復雜機械表的技術一直被瑞士品牌壟斷,而海鷗通過獨特的技術工藝繞開了專利壁壘,震驚了全行業。海鷗不能歸在奢侈品的隊伍當中的原因,顯然不是技術方面,而是品牌價值。國產奢侈品在品牌價值方面為什么遠遠趕不上真正的奢侈品?趙萍認為,奢侈品在品牌價值的形成方面有其自身的規律。
趙萍:第一它必須是有歷史的,一般國際上知名的奢侈品都有上百年的歷史,最少也有三、五十年的歷史。第二個問題,就是有文化的問題。中國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,但是實際上我們缺少的是一種偶像文化,對于奢侈品來說,它之所以受到追捧,被精英階層認為是很高端的,主要因為它是偶像首先使用的。
此外是營銷。實際上我國很多產品在營銷方面,不止是產品的包裝,包括營銷理念、市場定位等,還需要更多的積累,才能夠將現有的高端商品與奢侈品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,這樣有歷史、有文化、有營銷,才能夠打造將來要建設的奢侈品,使它形成無形價值,在有品質的基礎上建立起更高的無形價值,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奢侈品品牌。